文獻


在二十年前,新亞書院藝術專修開辦後,第一次公開活動,就是在農圃道新亞書院禮堂舉辦「璽印造像展覽會」,轟動一時,香港大學曾派人來攝影,其他學院亦派人來觀摩,學者名流,都以先睹為快,還有很多外國學者, 對會場中的展品,十分興趣,咸認為其富有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和高度的藝術價值。這種古代藝術名迹,作有系統地公開介紹,是純學術性的展覽,給予中外人士對中國文化藝術,有崇高的感覺,深刻的瞭解。

展出的內容:(一)璽印——側重商周、先秦,涵義廣闊,精神充沛,製作之精,非後人所能企及。尤以夏代之圓形奇字古璽,世不多見。

(二)造像——側重北魏六朝,尤以北魏龍門之交腳菩薩為最精品。例如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所藏之北魏教腳菩薩像,亦無此尊之精之大,唐代大木雕釋迦像,在世界博物館中,亦難見到。可知當時展品,數量雖然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

講到佛教,自漢明帝時傳入中土,初時興建佛寺及雕刻佛像,多數是印度人為之,當時佛教尚未盛行。到北魏始大盛,由國家大量興建佛寺,大規模開鑿石窟,如敦煌、雲崗等,至孝文帝遷都洛陽,在伊闕開鑿龍石窟,為雕刻藝術的全盛時代,今所謂龍門二十品,為碑帖靈鎮,上述的龍門交腳菩薩像,即成於此時。

在那時候,中國的佛像,已經是由中國人雕刻了,中國那時雕刻的佛像,已脫離印度人的手法,把佛像的衣服,雕成「寬衣博帶」。面相也由霸氣變為「悲天憫人」的慈祥面目。斯時的佛像,已是完全中國化了。所以北魏的造像,為世所重。

余友蕭立聲先生,作畫以道釋為主,而以山水為副,時或書篆隸行草。他的作品,蜚聲藝壇,揚譽國際。其所以有今日之成功,斷非偶然得來,是確有其藝術的真價值,他對物象之體會,內容的推摩,從中國傳統的藝術——雕塑石刻——上深下工夫,且能「以書入畫」故其用筆落墨,饒有韻味。

蕭先生的為人,品格高尚、磊落爽朗。對他的藝術,不無影響。茲就管見,略陳述點:

(一)佛相,羅漢,莊嚴而慈祥,具有作者個性的表現。
(二)衣紋:寬衣博帶,行筆流暢,有如吳帶當風。仙袂飄舉。
(三)墨色: 水墨為主,淋漓盡致,有時略加薄彩,清新淡雅。
(四)筆法:所用筆中鋒而不偏倚。輕重疾徐,操縱自如。

總括來說:線條——實受漢魏雕刻所薰陶,潑墨——深得南宋梁楷「潑墨仙人」所啟發。加之淬礪,自成一家。

遷聞美國華盛頓大學來函聘請蕭先生於明春三月赴美各著名學府講學,並於各處博物館、畫廊等舉行書畫巡迴展,行前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於六月廿五日至廿七日一連三天,假座香港大會堂低座二樓主辦蕭立聲先生書畫欣賞會。相信屆時中外人士,前來參觀者,必有一番熱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