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遠東書院於昨(十一)日在彌敦道五二四號該院校本部,邀請名藝術家丁衍鏞教授做學術專題演講,題為「藝術與人生」,聽者百五十餘人。首由黎嘉潮院長致詞介紹丁氏與眾認識後,隨開始演講。丁氏講來亦莊亦諧,引得全堂為之哄然且再博得掌聲不少。歷時句餘鐘結束,講詞如下:

一、什麼是藝術

藝術這個名,是多麼摩登的名詞。藝術!藝術!很多人都假你的名以行。

談到藝術,就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狹義的是:繪畫、雕刻、建築、音樂、戲劇、舞蹈等;廣義的就是把詩文、電影、電視、工藝美術等,即是世稱九大藝術。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有他的條件的:

必須是人為,
必須為假象,
必須有獨創性,
必須有時代精神,
必須有國民性,
必須有個性。
創造藝術,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

二、無關心

無關心是怎樣解釋的呢?就是:「無所為而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理想的世界,超乎利害關係而獨立的。尤戒貪念,一有不純粹的心理存於其中,就會變成流俗,成為流俗,就缺乏美感,缺乏美感,藝術的價值就會減低,而至消失, 那就不成為藝術了!

如果根據「美學」來講,構成藝術,也有以下的三大條件:

三、「真、善、美」

「真」的含義是真假的真。凡是創造藝術,材料是要真;創作藝術的人也要出於「真誠」。反之,所創出來的藝術作品,一定是虛偽的,空洞沒有內容的。

「善」的含義是「好」。藝術家所創造出的作品,最低限度也要達到「善」。不善,就是惡了;惡劣的作品,是沒有靈魂的。

「美」的含義是「最好」。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一定要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才能成為有生命的佳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中國學說,有很詳明的解釋,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所謂善,就是「美學」所指的善,善稱得上好;還未達到美的境界;要達到「至善」,才是藝術最高的表現。關於「至」的解釋,孔子:「易經繫辭」:

「易其至矣乎,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變動不居,周留六虛,就是變化無窮,無遠弗屆,易經是至高至大的。藝術要達到至高至大,唯一的方法就是變化無窮。變前人之法,創造新法,新法是由我而生,這個新生的意義,和「新民」同。能新民,才能止於至善。像這樣創耖出來的作品,就是藝術。

四、什麼是人生

說到人生,第一就要知道人的本來面目,不然,是無從說起的了。真正的人生,就要曉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做人道理,才能存在現在現代的社會。關於人性的解說,先賢有過很多不同的說法。

孟子曰:「人性善」。荀子曰:「人性惡」。

人類能依其與生俱來的本性,循序而行,都是純潔的,那就是善。如果起了貪念利慾,為爭名爭利,殺人盈城,殺人盈野,成為同類相殘的醜惡了。禽獸性本惡,加以馴服牠,也能成善。所以孟子生平最恨見利忘義的人,無論如何有地位有權勢的人,一講到利,他就盡情的力斥其。孟子見梁惠王:

王曰:「臾!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

為什麼孟子要這樣的反駁梁惠王呢?恐怕他因貪利,做出身敗名裂的事情來。一人為利,可以亡身,可以傾家,可以喪邦!孔子對於做人的道理,也有很好的解釋:

孔子:「君子中庸,小子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兒無忌憚也。」。

「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講到中庸之道,慣人心的難於改過者遷善,如果有人能做到中庸的境界,是難能可貴的。同時,也可以見到顏子之賢,已超越聖域。

陽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乎間形骸而分爾我,小人矣。」

孔明:「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

我們讀古聖賢書,可以知道:人生有大人小人之分;學問也有大人小人之學。人生之道,盡於此了,何去何從,由各人自己去選擇好了。易曰:「失之釐毫,差之千里」。我們時常要警惕戒懼;時時的奮發有為才好。

五、時代的認識

現代是什麼時代呢?我可告訴你:是創造的大時代了,新陳代謝;優勝劣敗的時代。

在我們中國來講,現在是什麼時代?國家分崩離析,不是和後漢一樣嗎?要解答這個問題,兄得引用諸葛武侯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來敬告各位者一。

不是和胡虜南侵,宋帝昺已到香港的時候一樣嗎?要解答這個問題,兄得引用文丞相的:「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來敬告各位者二。

不是和滿奴入關,奴役漢人的時候一樣嗎?要解答這個問題,只得引用八大山人的:「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來敬告各位者三。

不是赤野千里,白骨遍地的危急存亡的時候了嗎?要解答這個問題,只得引用國父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來敬告各位者四。

我們認識時代,創造未來的新時代,用什麼方法才可救亡圖存?用什麼法才可以使我們人生生存得有意義,有價值呢?這個是我們人生最高的理想。不然,最後,還是星草木同腐,虛度一生,是多麼可惜呀!

六、提倡民族正氣

要復興國家民族,一定要從提倡「民族正氣」做起,「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伸張正義,洗刷人心」。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同時,還要將中國固有文化藝術傳統精神,發揚光大起來,我們中國同胞,生活水準自然會提高起來的。因為藝術是美的感情的表現,美的感情的根源就是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沒有人生可言。現在下面舉出一個例來做證明,文丞相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何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再和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稽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嚴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勵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從正氣歌所列舉出來的藝術作品,漢英雄豪傑的嘉言懿行,忠義凜然的表現,都是民族的正氣的結晶,就是人類偉大人格之所止:「止於至善」。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討論倫理問題時,以為善有等級,一般的善雖只有外在的價值而「至高的善」則有內在的價值。他兩人以及西方的哲人的心目中的「至高至善」儼是一種美,最高倫理的活動,還是一種藝術的活動。

根據以上的說法,可以知道我們中國的「至善」,和西方的「至高的善」是相同的。至高藝術的創造,也不單獨靠美的感情的活動,有時還要靠最高倫理的活動,才能成其偉大與不滅。那末,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偉大的藝術和偉大的人生,都是來自一個根源,是有密切關係的。(完)(此文經送請丁教授校閱)。

more